一、生理性原因
(一)月经初潮相关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若到了10-16岁左右的年龄,可能是月经初潮来临。这是因为女孩进入青春期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子宫内膜开始周期性脱落,从而出现上厕所时出血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随着身体的逐渐发育,月经会逐渐变得规律。
(二)排卵期出血
部分女孩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排卵期时,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少量脱落,也会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表现为上厕所时发现有少量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持续时间短,通常2-3天左右,可伴有轻微的下腹不适。
二、病理性原因
(一)外伤因素
女孩会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情况时,可能导致会阴部皮肤、黏膜损伤出血,从而在排尿或排便时出现出血现象。比如玩耍时不慎摔倒、碰撞到会阴部等情况。
(二)泌尿系统疾病
1.尿路感染:女孩尿道短而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病原菌感染尿道后,会引起尿道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出血情况,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同时伴有上厕所出血。
2.泌尿系统结石:如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结石会刺激泌尿系统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出血,可出现排尿时出血,还可能伴有排尿困难、腰腹部疼痛等症状。
(三)妇科疾病
1.阴道炎: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炎症刺激阴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会有少量出血,可能在擦拭或上厕所时发现有少量血迹,同时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表现。
2.宫颈炎:宫颈受到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影响发生炎症,宫颈黏膜充血,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上厕所时发现少量出血,还可能伴有白带增多、发黄等症状。
(四)血液系统疾病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女孩上厕所出血,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包括阴道出血等情况,还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
当女孩出现上厕所出血情况时,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女孩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妇科检查、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女孩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