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脾胃虚,可使用健脾养胃、祛湿的方式进行调理。
脾胃虚、湿气盛为脾胃失运,水湿内停(水湿停留在体内),可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泄泻,甚或恶心呕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治疗上,需健脾利湿,可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调理。
湿邪常化热或夹寒,可表现为湿热内蕴、寒湿困脾。湿热内蕴可见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胃部胀满不适)、不思饮食等。治宜健脾益气,清利湿热,可予泻心汤和连朴饮加减进行调理。
寒湿困脾以脘闷体重、便溏(粪便稀不成形)浮肿等为主要表现,治宜温中散寒(以温暖脾胃的药驱散寒邪),健脾化湿,可予胃苓汤类进行调理。
湿气重、脾胃虚还可存在其他情况。故若出现不适,建议及早至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脾胃虚弱、湿气重的调理方式主要包括饮食调理和药物调理。
1.饮食调理:对于脾胃虚弱、湿气重的患者,可以适当进食补益脾胃、祛湿气的食物,比如山药、薏苡仁、大枣、赤小豆等。但是,尽量不能吃辛辣刺激或者肥甘厚腻的食物,以免进一步加重病情,不利于治疗。
2.药物调理:主要选择益气健脾(补益体内中气,强健脾胃)、利水渗湿的药物,包括党参、白术、黄芪、茯苓、人参、山药、泽泻、猪苓等,具体的药物配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脾胃虚湿气重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运动、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调理。
脾胃虚的患者可以选用性平偏温的一类食物,包括大米、山药、胡萝卜、豆腐等,尽量减少食用槟榔、空心菜此类消耗气血的食物,不宜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患者可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强机体免疫力,可以改善脾胃虚的症状。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中药方剂、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湿气重的患者饮食应清淡,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选择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功效的食物,如红豆、薏米等。患者还可以通过跑步、健走等运动,加快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到专业中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科,通过服用中药汤剂、拔罐、中药泡洗等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