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中国特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指机关事业单位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缴纳养老金,与企业职工采取的办法不同,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养老金双轨制概念
所谓养老金双轨制就是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这种制度的推行是因为计划转型期间,国家的财政压力较大,为了承担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采取了限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权益的措施,具体表现为绝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不计算个人账户的部分,而是直接由国家财政解决。相对的,企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账户的。
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
养老金双轨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压力过大的问题,但也引起了一些问题。比如,在个人账户部分的养老金上,计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要低于企业职工,这样会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受影响。
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
为了解决养老金双轨制带来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逐步扩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账户部分养老金比例、建立个人并账户、锁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等。此外,国家还推进了全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尤其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开展,旨在实现先退休者先领取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和企业职工同等化、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比例等。
养老金双轨制的影响
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在推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既是一个局部的问题,也是一个代表性的问题。由于养老问题与所有人息息相关,因此,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关注,国家也需要不断改进制度,以满足人民对于稳定养老金、保障生活质量的要求。
总体而言,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既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与社会发展形势和政策制定的背景有关,但其问题也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未来的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通过改进制度,使养老金双轨制完全消失,从而为广大老年人创造更加安定的退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