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性寒,味甘、苦,归肺、肾经,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一阵一阵地发热,感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而来),内热消渴(体内发热伴随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热病津伤,肠燥便秘等。
1.肺阴虚证:天冬味甘、苦,性寒质润,善清肺润燥。治疗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等症轻者,可配麦冬服用,以增强养阴润肺(通过补充肺部津液来滋润肺脏)之效。
2.肾阴不足证:天冬入肾经,具滋肾降火之效,可滋肾阴,清降虚火,生津润燥。治疗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体内阴精亏损,出现虚火亢盛)之潮热(一阵一阵地发热)遗精等,可与熟地黄、知母等配伍以达滋阴降火(滋养阴精,降低火气)之效。
3.胃阴虚证:天冬入胃经,能益胃阴,清胃热,生津,润肠。治疗内热消渴,热病伤津口渴,可配伍麦冬、知母等,以清肺火、滋阴生津止渴(促进津液生成来缓解口渴);治疗热伤津液之肠燥便秘,可配伍玄参、生地、知母等,以增清润之效。
患者如需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用药。
滋养肺阴、促进津液生成、缓解肺燥。
天冬是一种常见中药,味甘、苦。天冬能够滋养肺阴,促进津液生成,缓解肺燥。临床上用于治疗肺燥引起的干咳、咳出的痰液黏,百日咳,腰和膝盖酸痛,感觉体内一阵一阵的热从骨内向外透发,体内燥热感、口渴、咽干,还可以用于治疗大肠干燥引起的便秘等。
天冬又叫作天门冬、丝冬、天棘、大当门根等,是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现代研究发现,天冬具有抗菌、平喘、镇咳、祛痰等作用。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天冬配合其他药物或治疗手段,可用于小儿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慢性单纯性鼻炎等人群。
禁忌人群: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降低、大便不成形的人群忌用;外感风寒咳嗽者忌用,这类人群常表现为怕冷、咳嗽、喉咙痒等。
用法用量:治疗用药时,常煎成汤药口服,成人每天6~12g。
日常保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霉,防蛀。
没有三种人不宜吃天冬,一般外感风寒、痰湿咳嗽以及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寒冷)者不宜吃天冬。天冬可以用于肺燥干咳,肾阴亏虚等。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归肺、肾经,药性甘、苦,寒。有生津清肺,养阴润燥的功效,适宜于肾阴亏虚之腰膝酸痛、内热消渴(体内发热伴随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骨蒸潮热(一阵一阵地发热,感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而来)等症。
本品还可用于肺燥干咳,劳嗽咯血,顿咳痰黏,有较强的清肺降火,滋阴润肺(补充体内阴液来滋润肺脏)之功;热病伤津,内热消渴(体内发热伴随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肠燥便秘,咽干口渴。
本品外感风寒、痰湿咳嗽以及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寒冷)者不宜使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药物需遵医嘱合理应用,请勿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天冬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
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味苦、甘,性寒;归胃、肺、肾经。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阴虚证,肺阴虚证,热病伤津之食欲不振、口渴、肠燥便秘等。
临床应用中,天冬多与他药配伍使用,如天冬配麦冬、沙参、川贝母治肺阴不足,燥热内盛之证;配熟地、枸杞子、牛膝治肾阴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配生地黄、麦冬、知母、黄柏等治阴虚火旺(体内阴精亏损,出现虚火亢盛),骨蒸潮热(一阵一阵地发热,感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而来)。
因天冬性寒,易伤阳气,故建议脾虚便溏(粪便稀不成形)、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忌服。
如有症状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药,切勿自行盲目服药,以免延误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