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6种食疗方

 

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或高热,胁痛胁胀,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周身发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泥鳅炖豆腐】

 

配方: 泥鳅500克,豆腐250克。

制法: 将泥鳅加食盐、黄酒、水适量,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鱼熟烂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和中。

用法: 喝汤,食豆腐及泥鳅。

 

【黄瓜薏米粥】

 

配方: 黄瓜1条,薏米5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将薏米、粳米煮成粥,加入黄瓜片煮2~3分钟即可。

功效: 健脾清热利湿。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溪黄草泥鳅汤】

 

配方: 溪黄草30克,泥鳅250克;生姜4片。

制法: 泥鳅活杀,用开水洗去黏潺及血水,与溪黄草、生姜一起人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清利湿热。

用法: 隔日1次,饮汤食泥鳅。

 

【茵陈玉米须汤】

 

配方: 绵茵陈30克,玉米须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饮。

 

【玉米须炖蚌肉】

 

配方: 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

制法: 将上二物放瓦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煮至烂熟。

功效: 利湿退黄,泄热通便。

用法: 隔日服1次。

 

【大金钱草粥】

 

配方: 新鲜大金钱草60克(或干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 金钱草切细,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放入梗米、冰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同煮为稀粥。

功效: 通淋排石,利胆退黄。

用法: 每日1剂,早晚温热服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