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股份(300665.SZ)大幅下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指标,引来了监管层关注。
8月9日早间,飞鹿股份披露深交所关注函。交易所问及是否存在降低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向相关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激励对象变相输送利益的情形,业绩考核指标调整是否损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
飞鹿股份是国内轨道交通涂料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其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是在2022年年中制定的,当时的业绩考核目标是,以2021年为基数,2022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为不低于50%、80%、110%和130%;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50%、130%、200%和220%。两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可。
2022年这个考核目标并未达成
然而,。去年营业收入仅微增6.27%,归母净利润甚至出现亏损,为-1.02亿元。两个都没满足。
一年过后,2023年至2025年的考核目标大幅下调。
2023年8月7日,飞鹿股份公告,将上述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降至50%、80%、110%,净利润增长率指标50%、130%、200%。分别依次下调了一个档次。
飞鹿股份制定的这个目标貌似增速较高,但难度并不算大。
事实上,
已是公司上市以来的业绩最低值。
营收增速虽难度较大,但净利润指标不难完成。基数的2021年,飞鹿股份已是归母净利润下滑47.77%,只有1261.50万元,
哪怕增长130%,也只是刚刚达到2017年及之前几年的水平。
对于考核指标修改的原因,飞鹿股份称,2022年公司发展受外部环境严重影响,致使公司2022年初制定的多项战略项目、营销工作进度延缓、成果转化不及预期,叠加石油及其衍生品为主的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公司材料成本急剧增加等因素,导致公司2022年整体业绩目标的实现不及预期。
因此,公司制定的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进度受到影响,故对公司层面部分业绩考核指标进行调整。
对此,深交所要求飞鹿股份说明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指标及解除限售条件设定的具体背景及考量因素,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外部经营环境及未来发展战略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前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的设定是否审慎、合理,是否充分考虑相关风险因素。
同时,深交所要求说明调整后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设定的依据及合理性,是否符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是否具有充分的激励效果。
飞鹿股份今年业绩已有复苏之势。
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06亿元,是历年一季度的新高。同时归母净利润虽只有365.15万元,同样也是新高,往年的一季度多为亏损。
“打破了公司一季度行业淡季而无法盈利的困境。
”飞鹿股份董秘易佳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一季度为公司2023年整年业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业绩出现好转原因,主要是销售订单执行进度加快,销售收入规模大幅提升,同时,原材料价格下降,毛利率也迅速提高。
飞鹿股份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20.69%,较上年同期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
同时,易佳丽还称,公司对2023年毛利率的预判持乐观态度,主要是因为:
一是多种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这将带来产品材料成本下降;
二是公司打造高附加值产品,同时有效降低批量化生产的成熟产品配方成本,提升公司产品价格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销售订单执行进度加快,销售收入规模大幅提升,可大幅摊销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等刚性成本。
在经营一片向好之下,飞鹿股份为何还要降目标呢?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飞鹿股份四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占授出权益总数的34.64%,其中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章卫国获授限制性股票112万股,占授出权益总数的21.92%。
深交所要求飞鹿股份说明是否存在降低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向相关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激励对象变相输送利益的情形,本次业绩考核指标调整是否损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
8月7日,飞鹿股份还披露了《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股票期权共1,958万份,其中首次授予拟向68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1,568万份。
这次名单中没有实控人,76%为核心业人员等,还有近20%为预留份额。
一边进行股权激励的同时,一边飞鹿股份的高管正在抛售公司股份。
飞鹿股份6月6日公告,公司董事兼总裁范国栋、董事兼高级副总裁何晓锋和高级副总裁刘雄鹰分别计划减持不超过22.40万股、97.60万股和106.10万股。其中何晓锋已在6月30日减持完毕,7月18日公告显示,范国栋、刘雄鹰也已减持完毕。
而范国栋则作为激励对象同时出现在2022年和2023年的股权激励计划中。
两次均获限制性股票数量30万股。
飞鹿股份8月9日股价下跌3.45%,收于8.39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