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胆红素是一个很多人都比较陌生的概念,其实在临床上的运用比较广泛,也是判断黄疸的一个重要标准,它的正常值在0-6.8μmol/L(1-4mg/L)范围之内,如果出现了偏高的情况,那么代表肝脏出现了问题,有可能是黄疸,也有可能是肝脏相关的癌症,还有可能存在胆结石的问题。
现在的医学技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检查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的增多,检查的结果也变得更加的准确,胆红素就是常规检查中比较常见的项目之一,有的人担心检查的结果不在准确的范围之内,所以想要了解它的正常范围值。那么,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是多少?
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是什么
直接胆红素是很多人都比较陌生的一个概念,其实它又称之为结合胆红素,主要是由间接胆红素进入肝脏后,受肝脏内部的葡萄糖葡萄糖醛基转移酶的影响,与葡萄糖醛酸发生结合,目前它的正常值是0-6.8μmol/L(1-4mg/L)。直接胆红素可以直接溶于水,也可以与气炎试剂呈直接反应,能通过肾脏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起到直接的作用,主要包括肝细胞和对月月中间见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当然也包括了排泄过程。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情况说明已经经过了肝脏细胞的处理,可是肝胆的排泄出现了障碍,可以用于黄疸类型的诊断或者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直接胆红素检查结果偏高,说明出现了阻塞性黄疸或者干细胞性黄疸,也有可能会存在肝癌和胰头癌,当然也不排除存在胆结石和胆管癌等疾病,需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来明确确诊。
直接胆红素相关的定义就为你介绍到这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个检查指标,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检查情况来分析当前的身体健康问题,同时也需要配合其他的检测项目来共同判断身体的状况,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专业性的治疗,当然也有可能只是通过简单的调养之后就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
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范围是0~6.8umol/L。
直接胆红素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在进入到肝脏后,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早期诊断肝脏疾病的指标,其水平可以反映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如果出现直接胆红素水平的增高,可能是患有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胆管癌、肝癌等相关疾病。这时需进一步配合医生完善B超、CT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直接胆红素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