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对患有表实邪盛、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痘疮血分热甚、胸膈气闭闷、食积停滞等实证患者,以及阴虚阳亢的人均不宜吃黄芪,但是没有黄芪三种人不宜吃的说法。
1. 表实邪盛、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痘疮血分热甚的人不宜吃:黄芪功能实表,因此表实邪盛、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痘疮血分热甚的人不宜吃。
2. 胸膈气闭闷、食积停滞的人不宜吃:黄芪能内塞,补不足。因此胸膈气闭闷、食积停滞的人不宜吃。
3. 阴虚阳亢的人不宜吃:黄芪能补阳,因此阴虚阳亢的人不宜吃。
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黄芪是一味中药,适宜气血亏虚的人群食用,具有健脾补中、益卫固表等功效。
黄芪主要具有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利水消肿、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排出体内脓毒)、补气升阳、敛疮生肌(帮助疮口更快愈合,促进新肉生长)的功效。
在临床可用于治疗内热消渴(体内发热伴随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血虚萎黄、半身不遂、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等。
黄芪也可用于中气下陷(脾胃气虚,出现脏腑下坠等表现)、久泻脱肛、痈疽(一种毒疮,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难溃、久溃不敛、表虚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气虚水肿、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等。
表实邪盛、疮疡初起及溃后热毒尚盛者,不宜食用黄芪。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将黄芪与人参配伍,可用于治疗气虚所致食少、自汗、神疲(精神不振)等。
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在中医指导下服用黄芪,必要时还可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