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虚的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茯苓等。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可用于脾气虚证,表现为体虚倦怠,食少便溏等症。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用。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用于脾气虚证,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证,能补脾益气,滋养脾阴。多用于脾气虚弱或气阴两虚,表现为消瘦乏力,食少,便溏。
白扁豆,甘,微温。归脾、胃经。功效补脾和中,化湿。用于脾气虚证。白扁豆在补脾气的同时,又能化湿,药性温和,补而不滞,适用于脾虚湿滞,食少、便溏或泄泻。
脾胃虚弱是常见的一种内科病,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存在。治疗脾胃虚弱可以选择五芩散,古代被称为“水逆病”专方,言外之意是病人口渴,喝了也会吐出来。它具有很强的利水功能,把我们体内多余的谁排出体外,因此脾虚肥胖的患者服用五芩散后可以消除水肿,达到减肥的功效。五芩散对脾胃虚弱、大便溏泄,经常起夜女性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