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体温及一般状况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孩子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详细记录体温数值。不同年龄段孩子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儿童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2-37.3℃,直肠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5℃,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为36-37℃。若孩子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尚可,饮食、玩耍等基本不受明显影响,可先采取物理降温措施;若体温超过38.5℃或虽未达38.5℃但精神萎靡等不适,需及时就医评估。
2.一般状况观察:同时观察孩子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皮疹变化(过敏性紫癜患儿皮疹特点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癜,需观察皮疹颜色、数量、大小等有无变化)、有无腹痛、关节痛等表现,以及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情况。
二、物理降温方法
1.散热降温:对于体温38.5℃以下的孩子,可适当减少衣物及被褥,以利于散热。但要注意避免孩子着凉,根据室内温度调整,保持孩子舒适的散热环境。
2.冷敷:可使用湿毛巾敷额头,每5-10分钟更换一次,帮助孩子降温。也可以用冰袋裹上毛巾敷在孩子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但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时间过长导致冻伤,一般每次敷10-15分钟即可。
3.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给孩子擦浴,主要擦拭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擦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15分钟左右,擦浴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孩子受凉。
三、及时就医评估
1.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体温持续升高,经物理降温后体温无明显下降趋势,或体温反复升高。
-伴有明显精神差、哭闹不止、呕吐、腹痛剧烈、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等情况。
-过敏性紫癜患儿皮疹增多、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
2.就医时的配合: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的病情变化,包括发热情况、过敏性紫癜皮疹情况、其他伴随症状等,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明确发热原因是单纯由过敏性紫癜本身引起的炎症反应,还是合并了感染等其他因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体温变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在处理过敏性紫癜发烧时,更要谨慎使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孩子。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因为婴幼儿可能在体温稍高时就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
2.大龄儿童:大龄儿童相对能较好表达自身不适,但仍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发烧可能会让孩子感觉不适、烦躁等,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抚,鼓励孩子配合治疗和护理措施。同时,要注意其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身体代谢,帮助恢复。
总之,对于过敏性紫癜发烧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合理采取降温措施,适时就医,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等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