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否会发展成肝硬化
乙肝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乙肝病毒持续感染,会引起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修复,在此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据相关研究统计,慢性乙肝患者中约有5%-20%的人在5-10年内可发展为肝硬化,不过这也与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是否规范治疗等因素有关。比如一些乙肝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抗病毒等规范治疗,病情持续活动,就更容易向肝硬化方向进展;而经过有效抗病毒等治疗,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进程会明显延缓。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乙肝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可能不同,比如年龄较大、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等)的乙肝患者,可能会加速肝硬化的发展;女性乙肝患者在某些生理阶段(如妊娠等)也可能影响病情进展。对于有乙肝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监测,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肝脏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乙肝是否会传染
乙肝具有传染性。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可能将乙肝病毒传给婴儿。在没有进行母婴阻断措施的情况下,母婴传播的几率较高。不同年龄的婴儿感染乙肝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的几率不同,新生儿感染后约90%会发展为慢性乙肝,而儿童期感染后约25%会发展为慢性乙肝。女性乙肝患者如果怀孕,需要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治疗,如在孕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在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内镜等侵入性医疗器具等都可能导致感染。不同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果有接受不安全的输血、使用不正规的医疗器具等情况,感染乙肝的风险会增加。例如一些有吸毒史的人群,由于共用注射器等行为,感染乙肝的几率较高。
性传播:与乙肝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也可能传播乙肝病毒。在性活动中,皮肤或黏膜的破损都可能使病毒有机会侵入机体导致感染。不同性别的人群在性传播方面风险相当,有多个性伴侣等不安全性行为的人群感染乙肝的风险明显升高。
预防乙肝传染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实现,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婴幼儿,以及乙肝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多个性伴侣者等。接种乙肝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