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物理缓解方式
1.清洁叮咬部位:被蚊子咬后,可用清水轻柔冲洗叮咬处,能清除表面可能存在的细菌等,降低感染风险,尤其要注意避免小孩用力搓揉,以防加重皮肤损伤。
2.冷敷处理:取干净冷毛巾或用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冷敷叮咬部位,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约5-10分钟,可通过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红肿与瘙痒感,这是因为低温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炎性物质渗出。
二、药物干预选择
1.炉甘石洗剂:可用于缓解蚊虫叮咬引起的瘙痒与红肿,其原理是通过收敛作用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使用时需摇匀后涂抹于叮咬处,注意避开破溃皮肤,低龄儿童使用时应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2.含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减轻叮咬后的红肿瘙痒,但需谨慎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涂抹,且低龄儿童(如婴幼儿)应尽量少用,因为长期或大面积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皮肤发育等情况,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建议。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群体:婴儿皮肤更为娇嫩,处理蚊虫叮咬时要格外轻柔。非药物处理上,冷敷时间需更短,一般不超过5分钟;药物选择上,优先考虑温和无刺激的产品,如炉甘石洗剂,且使用前需确认产品适合婴儿使用,若使用含激素药膏需严格遵医嘱,因为婴儿皮肤吸收能力相对较强,激素可能产生更明显影响。
2.过敏体质儿童:若儿童属于过敏体质,在使用任何缓解蚊虫叮咬的产品前,应先在小块皮肤上进行试用,观察1-2小时,若出现皮肤发红、瘙痒加重、起皮疹等过敏表现,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减少蚊虫滋生,从源头上降低蚊虫叮咬几率。